本文摘要
- 水锤作用是管道快速关闭下游阀门时,造成压力暴增,可能破裂管道。水锤大小取决于水流量和水头落差。
- 水锤作用不仅限于水流,各种流体管道,包括气体和液体,都可能产生。减缓方法包括平压塔、释压阀等。
- 水锤作用过程包括压力波传播和水流震盪,最终停止水流。操作时应避免急剧改变水流速度,降低风险。
我们将在本文深入探讨水锤作用(Water Hammer),这是一个重要的管道工程现象。不仅限于水流,各种流体系统都可能受其影响。我们将谈论水锤作用的原理、过程和解决方法。如果您关心管道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,或者想瞭解如何减少水锤作用对系统的损害,那麽请继续阅读,我们将为您提供相关信息和解决方案。
一、何谓水锤作用?
水锤作用(Water Hammer),或称水击,意指水流于长管路中流动,此时若将管路下游之阀门快速关闭,水流之流动具有惯性之动量,因此水流之惯性动量持续往前推挤,造成管内压力急速上升,造成管路受到破坏。在住家发生时,除了慢慢的破坏管线外,其噪音会造成很大的困扰,常会让人误以为噪音是邻居製造的。
水锤作用大小则视水路之流量与水头落差(指管路两头落差),瞬间流量与水头落差愈大,造成流速愈快,相对地水流的惯性动量愈大,产生水锤作用所造成之巨大压力更是惊人,有可能造成设备之损害,因此通常会有洩压装备将管内压力宣洩,减低管内水流造成冲冲击波持续震盪。
水锤作用的发生并不仅限于水流,流体(包括气体、液体及气液混合体)的管路流动均有可能产生水锤作用。
二、水锤作用过程
该产生之压力以水中之音速往上游传递为压力波,并逐渐停止水流,当压力波传抵管路上游出口,则压力被释放。此时,因管内之压力大于上游出口外之压力,导致管中水流开始往上游出口迴流。当此迴流抵阀门时,因阀门为关闭状态,造成阀门处产生负压波,水流又趋于静止。该负压波再度传抵管路上游出口,造成水流再度往管路中流进。如此水流持续在管中震盪,因受管壁摩阻力之影响及管路上游水流进出之阻力影响,该水流震盪强度将逐渐缩小,直至水流完全停止。
当高速行进之列车进入隧道,重击隧道内之空气亦会产生高压波,该高压波如同水锤作用之压力波在隧道内传递,并逐渐将隧道内之空气加速,则被称之为活塞效应。
三、如何解决水锤作用?
在水力发电输水路与钢管之间常设有平压塔,便是在减缓水锤之压力波往水路上游传递之强度,或于管路间设置释压阀将过大之压力予以释放,有些气体管路则设置有气室(air chamber),等等。但最为有效、最低成本的安全做法是:开启或关闭阀门时,阀门之开孔避免过快关闭,换言之,不要使管路中之水流速度发生遽烈改变。
[1]